• OA
  • |
  • 兰花香 · 味鲜醇 · 冷后浑
    宜昌红茶,简称 “宜红”,又称宜红工夫茶,
    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历史上
    久负盛名的“三大工夫红茶”之一。
    清道光年间,广东商人钧大福率领江西茶师在宜昌传授红茶采制技艺,并设庄收购,经汉口运广州大量出口,并通过“万里茶道”畅销到俄罗斯、中亚等地。
    光绪二年(1876年),宜昌开埠为通商口岸,“宜红”经长江运至汉口大量出口,成为“万里茶道”上的主要茶类产品。

    1955年,有“中国机制茶之父”之称的冯绍裘在夷陵邓村培训茶叶加工技术时,依靠敏锐的嗅觉在仓库里发现了一种带有清幽兰花香的高香红茶,经精心挑选出来,分装出口。这种清幽兰花香的高香红茶经苏联茶叶专家奥列尼柯夫和冯先生鉴评,一致认定为外销高级红茶。

    同时期,冯先生还首次发现这种高香红茶,冲泡之初茶汤色红艳透亮,冷却后汤色逐渐变浑,出现乳凝现象,即高品质红茶才具有的“冷后浑”现象。

    “兰花香”、“冷后浑”的高品质宜红,由此蜚声中外,成为中国茶产品外销的高级商品,出口量一度占到我国出口红茶总量一半以上。

    1952年3月,中茶公司在夷陵邓村设立茶叶工作站,同时省茶叶公司抽调职工赴邓村等地指导红茶生产,加速了宜红茶的蓬勃发展。夷陵区档案馆有一组夷陵邓村生产“宜红”的历史照片,其中一张这样注释:“宜昌茶区的新品种,终于在邓村乡诞生了,试制样品经专家评审认为‘外形、香气、滋味、水色、叶底等均符合高级茶的规格,跃居世界水平,水色超过祁红,叶底与滇红并美'”。真实反映了夷陵区邓村乡“宜红”茶产品的独特品质。
    萧氏茶业集团董事长肖勇被确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宜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夷陵邓村被授予“‘宜红茶’核心产区和‘冷后浑’现象发源地”。
    夷陵邓村,北纬30°,地处风景秀丽的长江西陵峡北岸,毗邻三峡大坝,背靠国家森林公园大老岭, 素有“中国有机茶第一乡”、“中国最美小镇”之称。
    邓村海拔从182.4米至2005米;年降雨量为1144-1831毫米,日照时数1669小时,年均太阳总辐射能99.1千卡/平方米,年平均气温14度,年有效积温3821度,全年无霜期223天;土壤为山地黄棕壤和黄壤,深厚疏松,呈微酸性,PH值5.5-6.5;森林覆盖率70%,土壤、大气及水质检测达到AA级标准是适合茶叶生长的黄金沃土。
    集团建成6万多亩标准化高效茶园,致力于将茶园基地当做“第一生产车间”,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绿色防控。




    萎凋 - 揉捻 - 发酵 - 干燥
    2013年6月,集团和川崎机工株式会社联合研发建立国际顶级红茶生产线
    在传承宜红茶古法工艺的基础上,将传统工艺与世界最先进的自动化加工技术充分融合,建立红茶自动化
    生产线,让红茶的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关键工艺,在控温控湿条件下进行,
    保障了“宜红”品质的稳定。










    全国服务热线:400-669-1398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夷陵经济开发区萧氏工业园
    技术支持:湖北国昇科技